锹形虫大全网

走近福宝: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大熊猫

发表时间: 2024-12-06 12:03

走近福宝: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大熊猫

一、福宝生病事件回顾

福宝作为旅韩回国的大熊猫备受关注。12 月 3 日上午,福宝在吃笋时身体突然发抖抽搐,这一异常情况引发了网友的担忧。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迅速反应,将福宝收回内圈进行全面检查。

当天,“福宝发抖” 话题登顶微博热搜。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文称,上午发现福宝出现状况异常,正在密切观察其状况,并计划收回内圈进行全面检查,以进一步判断出现异常的原因。随后,福宝被收回内圈,熊猫中心饲养员和兽医立即对其进行检查。

经饲养员和兽医初步检查,福宝体态外观无异常,精神及食欲正常。兽医已开展相关检测,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福宝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

12 月 3 日晚,新华社记者赶赴距离成都 110 多公里外的卧龙神树坪基地,独家现场探访大熊猫福宝。记者看到,福宝时而仰卧着睡觉,时而溜达几圈盘腿坐下,并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在进食过程中,未出现发抖行为,也能及时回应饲养员的呼唤。进食结束后,福宝走到角落,侧靠着防护栏休息。圈舍内新架了一台全景相机,用以 24 小时观察记录。

12 月 4 日上午,饲养员徐翔给福宝喂食了胡萝卜窝窝头、新鲜竹子和竹笋。福宝能及时回应饲养员指令,坐下后主动伸出一只手握住 “培训采血架”,边吃边发出 “呱唧呱唧” 声。借着喂食的机会,徐翔检查了福宝的口腔和牙齿,兽医用棉签取样了福宝口腔拭子,用以进一步检测。这一系列检查过程中,福宝都表现得很配合。进食完毕后,福宝便起身在圈舍内来回踱步,时不时还站立起来向外不停张望。

先前也有大熊猫出现过类似身体发抖情况,是由于脑部出现病变罹患癫痫病,但大都是发生在老年大熊猫身上。福宝今年才 4 岁,出现短暂抖动行为,说明身体可能存在异样,也可能是偶发行为,但由于症状太短暂,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监测。观察期为 2 至 3 天,福宝暂时不会去室外运动场,以便在室内空间更好地观察监测福宝的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福宝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是否进一步进行麻醉检查。

二、粉丝关爱大熊猫的现状

(一)各国粉丝团宠大熊猫

2023 年,各国粉丝对大熊猫的喜爱可谓达到了新高度。在韩国,以大熊猫形象为主题的快闪店预约火爆,上万预约名额短短 5 分钟便被一抢而空。俄罗斯网友积极为熊猫幼崽取名,展现出他们对熊猫的热情与关注。日本民众为了看熊猫不惜排队数小时,只为一睹大熊猫的风采。卡塔尔更是为熊猫打造了豪华住所,12 万平方米、科技感十足的家让熊猫享受着顶级的生活待遇。此外,丹麦人邀请世界顶级设计公司为两只大熊猫在哥本哈根动物园中建了太极宫,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案,贴心的设计让游客可以在任意角度欣赏大熊猫。芬兰人为了缓解大熊猫的思乡之情,在中秋节为大熊猫唱中国歌曲《但愿人长久》,这份真挚的爱意令人感动。英国人对大熊猫也十分喜爱,爱丁堡动物园的大熊猫生产时,民航局应动物园请求划定禁飞区,还推出 “大熊猫饲养员” 体验活动。日本人对大熊猫的狂热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曾经出现看熊猫要网上摇号的情况,中签率仅为 50%,上野动物园周边还形成了 “大熊猫商圈”。法国人对熊猫更是 “宠上天”,熊猫 “欢欢” 怀孕的消息传来,粉丝和专家都聚集起来,共同期待熊猫宝宝的诞生。

(二)饭圈化的不良影响

  1. 部分粉丝被虚假信息误导,对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进行干扰,如拉横幅、跟拍、辱骂专家等。

如今,大熊猫饭圈化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网上一些人为了网络流量进行炒作,捏造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基地的大熊猫受到了虐待,并通过 ps 虚假图文信息在网上传播,甚至发到外网去炒作。这些虚假信息误导了一批饭圈粉丝,她们纠集十几个人跑到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基地里去拉横幅,跟拍、辱骂基地里的大熊猫研究专家,导致基地里一些专家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1. 粉丝到大熊猫基地闹事,可能导致基地管理困难,也对专家造成心理伤害。

粉丝到大熊猫基地闹事,不仅可能导致基地管理困难,也给专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有的游客在基地因个人言语纷争发生肢体冲突等行为,严重扰乱园区秩序,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主播无视规定,长期对神树坪基地非展区进行直播,尽管基地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多次劝告,甚至发布公告禁止此类行为,但仍有主播无视规定。此外,向熊猫泼矿泉水、在园区内往兽舍等地乱扔东西、进行网络直播、违规发传单等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给大熊猫基地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对专家造成了心理伤害。大熊猫饭圈化是值得反思的,网络舆论对大熊猫的任何事情都太过于敏感,这并非好事。

三、粉丝应如何理智关爱大熊猫

(一)不信谣不传谣

  1. 面对网络传言,如福宝被虐待等,应保持理性,以事实为依据,等待官方辟谣和权威发布。

福宝生病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关于福宝的各种传言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声称福宝被虐待。然而,关心爱护福宝,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就如同 “福宝” 回国后,面对其脱毛、脖颈处凹陷等情况,一些网友臆测 “福宝” 遭到了虐待,但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经多次辟谣,并发布了相关视频。例如,颈部局部出现断毛,经检测未发现致病菌,也无皮肤异常现象,是大熊猫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而非虐待所致。我们要像对待此类情况一样,面对网络传言保持理性,等待官方辟谣和权威发布。

  1. 少一些阴谋论,避免被不实谣言带偏,真正关爱大熊猫。

少一些阴谋论,才是真正关爱大熊猫。对那些传播不实信息、干扰熊猫中心正常秩序的行为,理应旗帜鲜明地亮剑打击。涉及珍稀动物保护的话题,任何未经证实的谣言,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误解和恐慌。一个合格的网民、理智的熊猫粉,一定要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捕风捉影、主动造谣。

(二)文明参观

  1. 参观时不要大声喧哗、拍打玻璃、开闪光灯,更不要向熊猫圈舍投食或投掷物品。

小朋友们在参观大熊猫时应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大喊大叫,惊扰大熊猫。也不能向熊猫圈舍投食或投掷物品,以免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前,有游客向大熊猫活动场内投掷苹果、花生等,被禁止终身再次进入园区参观。还有游客拍打大熊猫兽舍玻璃、用自拍杆逗弄大熊猫、向大熊猫吐水等不文明行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在给动物拍照时,一定不要使用闪光灯,使用闪光灯可能会让动物受到惊吓出现意外情况。

  1. 若有不文明行为,可能被纳入 “黑名单”,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熊猫基地及熊猫基地授权机构有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使用游客形象,同时也建立了景区不文明行为处罚机制。凡出现经景区核实的影响园区正常秩序或对园区动物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熊猫基地将根据行为轻重程度,对实施者进行批评教育、1 年内禁止入园、5 年内禁止入园或终身禁止入园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三)理性追星

  1. 像 “熊猫粉” 覃栩一样,宣传 “文明观猫” 知识,呼吁理性、科学地 “追星”。

“90 后” 男青年覃栩是一名资深的 “熊猫粉”。自 2019 年龙凤胎大熊猫 “绩美”“绩兰” 在广西南宁市动物园 “落户” 后,他几乎每周都会到园内熊猫馆蹲守拍摄,一蹲就是一天。他将拍摄到的素材编辑成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们分享,向网友们宣传 “文明观猫” 的知识,呼吁更多人理性、科学地去 “追星” 大熊猫,为保护野生动物出一份力。我们也应该像覃栩一样,理性追星,宣传文明观猫知识。

  1. 避免过度关注给大熊猫带来压力,保持适当距离,给予动物私人空间。

喜爱大熊猫无可置疑,但要具有一定的理性,避免过度关注给大熊猫带来压力。我们要保持适当距离,给予动物私人空间,别把追星界的套路和思维,拿来与熊猫界相提并论。如果你真的喜欢大熊猫,就请对它的 “奶妈”、“奶爸” 们多包容一点,多一点理解。

  1.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动物专家陈淑青曾经说过:不要打着关爱动物的旗帜,干涉专业饲养,以满足个人私欲,一旦个人私欲满足不了,就造谣、歪曲事实,甚至诅咒动物。这种行为就是踩着专业的底线,实则满足个人的私欲的一种自私、狭隘的爱。爱动物要博爱、要理智,不要把自己的感情强烈的代入到某一只或者某一种动物。

四、福宝生病事件的启示

  1. 环境变化、“明星效应”、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大熊猫健康,需持续关注。

福宝作为备受关注的明星大熊猫,其生病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大熊猫健康问题的深入思考。环境变化是影响大熊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气候变化、栖息地改变等都可能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影响。同时,福宝的 “明星效应” 也可能给它带来一定的压力,过度的关注和期望可能会影响它的心理状态。此外,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一些潜在的遗传疾病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显现出来。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1. 基地应增强信息透明度,公开福宝健康信息,让粉丝心里踏实。

在福宝生病事件中,粉丝们对于福宝的健康状况非常关注。基地应该增强信息透明度,及时公开福宝的健康信息,让粉丝们心里踏实。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定期发布福宝的体检报告、治疗进展等信息,让粉丝们了解福宝的真实情况。同时,基地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解答粉丝们的疑问,提高粉丝们的科学素养。

  1. 粉丝要相信科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多留意官方消息。

在福宝生病事件中,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给粉丝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粉丝们要相信科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多留意官方消息。官方机构和专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判断和决策是基于科学依据的。粉丝们应该相信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同时,粉丝们也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