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1-15 17:24
有序流动的居民小区里,绽放市民幸福的笑脸;车来车往的大街小巷上,唤醒街道往日的喧嚣;开门迎客的店铺门面内,升腾商户复苏的希望;达产达效的园区企业中,奏响大干快上的乐章;热气腾腾的早茶牛肉面,重现城市熟悉的味道……
吴忠市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转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这标志着我市打赢了这场“9·20”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歼灭战,为全国全区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期间,我市紧盯重点方向,抓实重点环节,加强各卡口卡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查验工作,落实“双检”“双码”措施,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摄于10月7日)。
9月20日,距离国庆节只有十天,距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到一个月。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发疫情,吴忠市坚决贯彻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精准防控措施,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快制快、以静制动、以严制变、以统制胜,书写了战“疫”大考的硬核答卷,以用实际行动和防控成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学指挥高效调度 全面铺开阻击疫情“作战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严峻和激烈的“战争”中,既需要“兵贵神速”,也需要“运筹帷幄”。
疫情发生后,我市始终突出一个“快”字,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迅速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与利通区指挥体系整合,成立市、区联合应对“9·20”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密切跟踪疫情变化,科学研判疫情走势,动态优化防控措施,做到自治区党委有部署、市区两级抓落实,联合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而事实也证明,从疫情一开始就建立指挥部这个“神经中枢”,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发挥了“总控室”的作用。
不仅如此,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多次通过实地暗访督导和视频连线督导的方式,为吴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脉问诊”,让吴忠市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脚下有道路、心中有底气。
疫情期间,我市建立高效运转的专班工作机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当天的清单当天完成、当天的问题当天化解(摄于10月4日)。
市委主要领导坐镇一线指挥调度,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发展形势,精准下达疫情防控工作指令,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准确交办、高效有序推进。市政府主要领导下沉一线现场督导,实地解决困难问题,保证行动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机制健全则运转高效。指挥部统筹调度全市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资源和人员力量,建立“总协调+12个工作专班”运转机制,制定日分析、日研判、日调度、日反馈、日决策制度,确保当天的情况当天研判、当天的清单当天完成、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当天的问题当天化解。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道道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指令从指挥部发出——
精准摸清底数、加强流调溯源、加快隔离转运、畅通信息渠道、规范社区管控,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坚决落实快实严细“四字诀”,以快制快、以静制动、抓早抓小,科学决策,细化分工,全面赋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巩固胜利成果,压茬推进,总结复盘,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
“统一指挥、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理顺了责任链条,提高了工作效率。
疫情防控如同战场,稍有不慎,防控成果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挖根行动”攻坚战是自治区党委精准研判疫情形势后,科学作出的应对部署。指挥部坚持在战略层面精准研判,在战术层面精准发力,立即制定方案,成立行动小组,以最快速度、最强力度、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链。
科学应对、精准防控。八个行动小组迅速投入“战斗”,按照“三清零”任务分工,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位,高效运转、无缝衔接,严格按照时限规定完成“回头看”任务清单进度,坚持更快、更准、更全、更深、更彻底的“挖根”标准,用最短时间把风险人员挖出来、管控住,确保各项任务当日清、当日结。
重点区域核酸户检、出舱隔离人员接续重点管理,全面推行“一扫一测三查”……随着一项项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让我们在疫情“对决”中,底气更足、信心更胜。
“吴忠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的防控考验,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得益于指挥中心的精准调度、高效运行。”市卫健委主任蒋学峰表示。
多方联动密切配合 全力跑出阻击疫情“加速度”
疾风知劲草,战“疫”践初心。
他们是穿梭在各个高风险区、采样点位的“逆行者”,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以无私大爱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他们是抗疫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寻踪觅源、抽丝剥茧,只为能“跑”到病毒前面;
他们是穿梭在防疫一线的“摆渡人”,争分夺秒、协调联动,确保第一时间全部隔离管控到位;
他们是“外防输入”第一关卡的“守门员”,日夜坚守、身披晚霞,构筑起一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他们是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后方的“辎重兵”,满足所需、应调尽调,以精准高效的物资保障能力为抗疫保驾护航;
……
这是一场与“疫魔”较量的战役,越是危急关头,越能检验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市9400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勇毅前行。他们坚守在最危险的高风险区,奔波在各个采样点位,穿梭在不同楼层之间,大家争分夺秒,奋勇作战,虽然疲惫,却从不轻言退却,用辛苦指数增加了胜利砝码,以最美出征书写医者仁心、用硬核担当诠释大爱无疆。
每天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任晓刚就已经在检测一线忙碌起来。
准备、核对、刮拭、收集、手消……任晓刚各项操作有条不紊,与病毒“短兵相接”,一天下来,闷热、疲惫,身上的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眼睛被汗水刺得生疼,虽然苦,但他们咬牙坚持,用那一袭白衣和无畏身影,给了广大市民最欣慰的安全感。
如今,我们忍不住回味,白衣天使们尝尽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酸”、汗水湿透衣背的“咸”、召必应战必胜的“辣”、连轴转无眠休的“苦”,最终换来了战“疫”成功的“甜”。
上千条亟需整理的数据,一双双熬得通红的双眼,放在角落里凉掉的盒饭,还有进进出出、忙前忙后的身影,240名采样流调人员临危受命、披星戴月,像是一台台满负荷运作的机器,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精准锁定重点人员,跑出“加速度”,抢夺“主动权”。
涉疫重点人员的转运隔离是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
夜已深,隔离转运专班的办公室依然“热闹”,他们有的在整理核对涉疫人员信息,有的在对接安排集中隔离点,有的正在联系转运车辆……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董小乐盯着各种报表、各项数据,大脑高速运转着,她脸上虽带着疲惫,但精神却一直亢奋,作为转运隔离专班的主力,她和“战友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多个日夜。“转运工作就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战斗’,我们早一秒转运隔离对象,就少一份风险隐患,广大群众就多一份安全保障。”董小乐说。
打赢这场战“疫”,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是根基。
走进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广大商家正井然有序地卸货、入仓……连日来,吴忠市迅速采取措施,启动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应急预案,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立即组织调用、储备,增加市场供应,保障疫情期间全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吴忠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认真落实“三集中一有序”机制,畅通绿色就医通道,让防疫更有“力度”,让就医更有“温度”,为广大群众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保护伞;
吴忠市及时开通10部热线电话、16部法律服务热线、24个商业银行金融纾困服务热线、35部心理健康热线、75部公共服务热线电话,“疫”路守护“心灵绿码”,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和困难1万多件。
……
吴忠市坚持专班推进、多方联动,切实抓好服务保障、医疗救治、物资保供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疫情防控需要。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策划重大宣传,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劲”“提振信心”,用担当和使命、妙笔和镜头,凝聚起了全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动力。
全员参与 群防群控 全力画好阻击疫情“同心圆”
抗击疫情是一场硬仗,既需要有足够的力度,确保政策落地、措施执行到位,也需要齐心协力画好“同心圆”,让群众在疫情的“倒春寒”中感受温暖。
10月9日,在利通区金银滩镇沟台村五队的水稻种植基地,金色的稻田里,稻秆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几台大型水稻收割机正在一行行收割成熟的水稻,收割、脱粒、装车,一派繁忙秋收景象。
正值秋收时节,能不能保证“颗粒归仓”成了群众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利通区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抽调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和志愿者,帮助封控区群众有序开展秋收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利通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推广研究员赵志伟说:“这个特殊时期,党员不上谁上。”
市财政局党员干部王哲迅速披上“红马甲”,主动到利通区金星镇阳光骄子社区阳光骄子D区执勤,固守在防控一线。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王哲利用手机终端收看了开幕盛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民生金句”令他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守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信心。
王哲迅速转换身份,成为引导居民群众有序排队的“秩序员”,成为给居民解疑答惑、解读政策的“宣传员”,成为帮居民群众搬运物资的“配送员”……他见过凌晨的点点微光,经历过正午的汗流浃背,也曾在雨中湿透了衣服和鞋子。但王哲没有退缩,始终用坚守、奉献、担当,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落实着党的二十大精神。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昂扬斗志。
吴忠市积极构建社区“联合党委”平战转换机制,平时组团服务、战时组团攻坚。1.42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市区643个值守点位。市直机关2995名党员干部对241个市区点位进行全面接管、16支应急先锋队紧急驰援,42名处级干部驻点包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硬核力量”。
大疫面前有大义,寒风之中有暖流。
在十个日夜里,公安民警们坚守在抗疫一线,克服生活艰辛、天气寒冷等困难,全力开展交通卡点查控、小区乡村管控、治安秩序维护……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不退、警察不撤”的誓言。
9月30日下午,正在执勤的民警于鹏飞和马立峰途经农户家时,发现其家门上着锁,门口还晾晒着粮食,快下雨了却无人抢收,二人见状,立即联系村干部,合力在大雨来临前将农户家晾晒的粮食收拾打包,并集中运送到村干部指定地点,避免了群众的损失。
李女士怀孕40周,家中无人,午饭后肚子一直不舒服,9月26日下午,古城派出所接到李女士的紧急求助电话,便迅速赶往现场。一路警灯闪烁,警笛声不断,不到5分钟,民警便将李女士平安送达医院。
战场当“考场”,吴忠市始终把“一心为民”的情怀厚植于心、落实于行。
“书记,我老伴胸闷咳嗽,但现在没办法去医院,您能帮帮我吗?”9月26日早上,金星镇金星小区的居民王金香着急地给该社区党委书记刘亚丽打电话求助。
“我马上联系人员帮您。”挂断电话后,刘亚丽立即拨打利通区机关事务局紧急护送电话,又联系了辖区派出所负责人帮助接送病人,并安排一名志愿者做好二级防护,陪同运送病人就医。安排妥当后,刘亚丽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当天中午,就医返回后,刘亚丽还安排工作人员给病人送去了午饭,王金香感动地流下泪水,连连道谢。
疫情突发,家住阳光骄子D区的杨文广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核酸检测、防疫消杀、运送物资等,哪里缺人手,杨文广就无条件冲在前。1976年出生的杨文广是该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
疫情期间,全市2.5万名志愿者集结抗疫第一线,大家迅速聚拢在党的旗帜下,发挥各自优势,以平凡微光汇聚起万丈光芒,用“志愿红”驱散了疫情的阴霾。
群众自发为防疫一线人员送温暖;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场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关键时刻,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克时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点爱心凝聚真情,谱写了一曲“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的感人乐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50多天昼夜奋战取得的胜利战果来之不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吴忠大地的生动写照,是一幅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全员参战的壮美画卷。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吴忠市将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 吴忠网(记者 谷刚 见习记者 杨立媛 马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