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4 20:00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
孩子懒惰、躺平、不努力、没有上进心、作业要大人盯着做、看似每天正常地上学、写作业,但遇到难题就放弃。
孩子多做一题感觉就像是吃了大亏一样,对学习也不上心,没掌握的知识也不知道着急,你带着他改错,他哼哼唧唧,甚至是耍赖发脾气。
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你是不是也开始对孩子一顿指责:
“你能不能上点心?”
“作业写完了吗?”
“你就这么混日子,以后怎么办?”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我们却在不经意间说的话让孩子有抵触感,结果总是与我们背道而驰。
这些问题如果你单纯的去纠正行为是行不通的,还得从源头上来解决。
其实解决孩子懒惰、不努力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试试这3招,效果立竿见影。
做个懒父母,学会放手
妈妈们总是有相似的烦恼,有一次同事小丽聊到,她每次下班回家都会和她儿子有一场恶战。
每天下班回去,小丽会要求她儿子7点开始写作业,但是她儿子非要磨蹭到7点过才能坐到桌子前。
还没开始写作业,然后就开始各种作妖。
一会是笔找不到了、一会橡皮擦不见了、一会说要上厕所、一会要喝水,磨磨蹭蹭半小时过去了,才把准备工作做好。
每次写作业总是要拖到很晚,小丽就忍不住提醒她儿子“快点”。
她又见不得看到她儿子磨蹭的样子,就开始上手帮他找笔、找橡皮,帮他倒水。
后来为了节约时间,小丽每次写作业前都会帮她儿子把笔、橡皮、水准备好,提醒他先上厕所。
小丽说她也不想这样,但要是按照她儿子的速度,恐怕天亮了作业都完不成。
有些家长总担心自己孩子受累,于是将孩子捧在手心里,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
殊不知,这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差,一旦孩子遇到困难和需求没被满足时,就会生气。
因为孩子明白父母比他们还着急,觉得作业是为父母写的,让孩子养成越来越依赖的习惯,因而变得越来越懒惰。
这时我们做父母的,其实可以学会放手。
试着去做一个懒父母,不要总是事事亲力亲为,让自己松弛一点。
孩子不想写作业就不写,让他玩个够。
作业完不成是他的事,老师检查作业没完成的是他,惩罚的是他,让他受到惩罚,他才能长记性。
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催促,要让孩子明白作业是给自己做的,不做作业,对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影响。
试着放手,给孩子多一些独立的空间。
降低期待值,让任务可完成
夏天天气好的时候,妈妈们都喜欢带孩子在楼下玩,几位妈妈坐在一起就开始聊自己家孩子的学习情况。
齐齐妈妈分享说,她家孩子会自觉去写作业,但是每次写作业都很慢。
别人半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他硬是要做1个小时,写完一看,还到处都是涂涂改改的,字也写得歪七扭八,让人一肚子气。
她儿子写完作业后,还会骄傲地问他妈妈自己是不是写得很好。
可是齐齐妈妈每次看完她儿子写的作业,就会忍不住开始批评责备他。
齐齐妈妈说,她也很想夸奖孩子,但是她找不到夸奖她儿子的理由,后来孩子开始对做作业充满抗拒。
其实对于齐齐这样的孩子,他已经很优秀了,他会自觉地去写作业,也许他是为了能把作业写得更好一点,所以会比较慢。
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达到大人的标准,就否定孩子的努力。
时间久了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父母看不到,内心会非常挫败,自然就会产生抗拒。
齐齐才上二年级,就有主动性了,做妈妈的应该感到开心。
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上他还没入门,父母对他们发脾气,他们只会更加无力。
如果我们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会让孩子感觉,我做不到,等于我不好、我学不会,等于我是个学渣、我傻、我笨。
但孩子现在做得不够好只是暂时的,能力和认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
所以我们辅导孩子时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刚开始我们可以手把手的带孩子做一遍,让他知道这件事是从一二三四步这样做到的。
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孩子的努力值得被父母看到,他们可能现在还不够好,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变好的路上,父母不应该否定孩子的努力。
当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找到了学习的门道,知道了学习和吃饭一样,饭要一口一口吃,学习要天天练习,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多夸奖,放大孩子成就感
知乎上有位网友琳琳分享,她的女儿今年11岁,读小学六年级。
她女儿从小就是一个特别畏缩的孩子,不管学什么,干什么,她总是怕难、怕麻烦。
小学低年级时,作业简单,学习内容也不复杂,在琳琳的辅导下,女儿成绩还算不错。
但到了高年级,各科难度加大,作业量也变得多了起来,她女儿在低年级时的优越感就没了,只要考试成绩不是自己理想的,她女儿就心情低落。
孩子每次回家写作业,就说自己太累了,想睡觉。
琳琳说她女儿现在写作业遇到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带思考的,就想直接查答案;
考试遇到好几个不会的题,就会否定自己,说自己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一开始,琳琳还会各种安慰,鼓励她动脑思考。
可她女儿还是会每天都把太难了、好烦挂在嘴边,因为各种小事垂头丧气。
琳琳的耐心也逐渐被消耗殆尽,然后琳琳就会忍不住对孩子一阵数落,孩子就只知道流眼泪。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我们可以试着接纳孩子当下的情况,放下不切实际的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引导孩子上。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失败,饱受挫折,只会让人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和勇气。
孩子也是需要鼓励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会的,就像爸爸妈妈在工作上也会遇到难题,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难题时我们勇敢地求助就好了,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
经常被肯定的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我们可以从一次优秀的作业、一次小小的进步,由衷的为她感到开心;
可以拿着孩子考得好的试卷,写的好的作业,翻来覆去的仔细欣赏,请她分享学习心得,给与她赞赏,放大她的成就感。
▼
实际上,面对孩子的懒散和不努力,持续催促并不是解决之道,关键在于要将自主权与责任感交还给孩子。
毕竟,这些任务本就应由孩子自主完成。
而往往在不经意间,父母代为承担了孩子应负的责任,反而导致孩子缺少了积极性和推动力。
有句话说:“最厉害的亲子关系,就是破掉共生关系。”
破掉你的过度支持,破掉你的高期待,破掉你的高控制。
所以,在观念上做出调整,控制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有机会“成为自己”。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协助孩子掌握自我管理,克服懒惰的问题。
作者 | 诗漫·小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