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3 16:3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似乎是贯穿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类整个历史的话题。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现代人讲究饮食平衡,人们对吃什么、怎么吃有了巨大的改变。
不过正是因为人们对吃饭问题的太过重视,导致现在社会有许多疾病也更加频繁的发生,比如人们吃的太好导致营养过剩,进而患上所谓的“富贵病”。
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指出,“五脏六腑,皆藏精华,午时阳明盛,故饮食入胃,难消化也”。
因此中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过午不食”的理论,那么中午过后到了第二天不进食,成为许多人秉信的长寿理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饿一饿能多活20年,它有没有道理?
科学家经过研究表明,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专题,细胞会自己“吃掉”自己。
饥饿减肥的理论由来已久,减肥对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身体健康了自然就会长寿。
但过度饥饿又会损害健康,所以饥饿和健康长寿的关系既紧密又微妙。
许多国内外科学家都对饥饿和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讲究是针对健康的成年人展开。
科学家通过控制成年人日常卡路里的摄入,来分析成年人身体机能和健康寿命的区别。
在一项名为”卡路里”的临床试验中,科研人员要求一部分被测试人员每天削减百分之十四的的卡路里摄入总量,其余人员饮食正常。
这项试验长达两年,试验结束后,科研人员对参与试验的人员进行肌体测量发现,减少卡路里摄入的人身体脂肪减少、肌肉体积增大。
这个变化表明这类人员的体内产生了更多的免疫功能更强的T细胞,身体脂肪组织的占比,也出现了利于延长寿命的变化。
这个试验充分说明适当限制卡路里摄入量的“饿一饿”行为,对人类健康长寿十分有好处的。
我们现在的正常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黄帝内经》也告诉大家饮食要有节制。
古代人们通常是一日两餐,这主要和物资匮乏有关,那时候的大部分的人,谈不上生活富裕到有能力养生。
那么减少用餐次数导致身体处于长期的饥饿状态,真的对健康长寿百利而无一害吗?
国外科学家进行过一项关于控制用餐次数对健康长寿的影响的研究,他们邀请了两万多名人员参与这项长期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每天只吃一餐的人,比每天吃三餐的人身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上升了百分之八十,因病死亡率上升了百分之三十。
只吃一餐的人和每天吃两餐的人相比,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上升了百分之十,因病死亡率上升了百分之七。
这个试验说明,过度的节制饮食,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会使人患上各种疾病,更说明了一日三餐对于维持健康的重要性,随意减少餐次可能反而对健康不利。
所以,在保证营养全面、新陈代谢正常的情况下,饿一饿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多活20年也未必不可能。
分析过度饥饿导致细胞的自噬现象之前,要弄清楚细胞为什么会自噬?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命现象,即细胞对自身结构的吞噬和降解。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细胞更新迭代比不可少的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溶酶体降解。
降解的目的是为了细胞内部的物质被循环利用,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缺氧、饥饿、高温、感染等。
所以细胞自噬在维护细胞内环境平衡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细胞器和大分子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但是过度自噬也可以导致细胞死亡。
在饥饿状态下,细胞的自噬行为就会加速。
这个很容易理解,人们在饥饿的时候会寻找食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只要能吃的就会不顾一切的吃进去。
过度饥饿的情况下,身体内部环境失衡,营养物质提供不足,细胞的发育和工作失去足够能量支持,发生自噬行为。
长时间过度饥饿,大脑向身体各部分发出信号,激活身体细胞自噬行为能力。
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身体内有一种名为雷帕霉素靶蛋白,它是细胞控制自噬行为的关键成分。
在营养充足的时候,这种蛋白处于开机运行状态,抑制细胞自噬行为的启动。
过度饥饿导致营养不足的时候,这种蛋白能量减少,活性减弱,对的细胞自噬的控制力大大降低,细胞为了存活,只能自噬。
具体来说,细胞内部的自噬体行为一旦发生,会逐渐吞没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等内容物。
细胞内部也是存在各个组成部分的,这些组成部分在细胞的更新代谢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损坏。
这些在因损坏而导致的功能异常的细胞器会累积,细胞启动自噬行为之后,把这些累积的异常细胞器和溶解酶进行融合消化。
消化过程中,这些无用处的细胞器倍降解成更小的物质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被细胞重新摄取利用,为细胞工作提供能量或者合成新的细胞提供材料。
就这样,细胞通过自噬,来获得维持自身的最基础的代谢所需的能量,帮助细胞度过营养匮乏的时期。
从对延长寿命的意义来看,细胞自噬在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首先细胞自噬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衰老蛋白,随着细胞的持续工作,会有大量蛋白质发生错误导致性状发生变化,就好像程序出现紊乱。
如果细胞不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应对而自噬,那么这些异常蛋白质就会累积,进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细胞衰老死亡。
因此细胞的自噬过程就像一个维护环境整洁干净的环卫工人,及时清理阻碍细胞正常工作的杂质,让细胞内环境保持健康稳定。
其次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质量,自噬不是只吞噬不更新,而是吞噬消除损坏异常的细胞器,生成新的完好的细胞器。
例如线粒体自噬可以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生产新的线粒体,保证线粒体整体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正常。
而线粒体是细胞的“电池”,其功能状态对细胞整体的活力以及机体的衰老进程有着关键影响。
最后自噬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通过降解一些不必要的物质并重新分配资源,优化细胞在饥饿等特殊情况下的代谢模式。
只有这样细胞才能更好地适应身体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从整体上延缓机体的衰老,进而对延长寿命产生积极影响。
饥饿确实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达成长寿的目标,但是它也如达摩克利斯剑,过度饥饿也会损害健康,影响长寿的愿景。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饥饿的正面效果,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呢?
1、科学进食
科学控制进食量包括每餐吃的食物的多少、每日用餐次数,说白了就是既要保证吃的好,又要保证吃的少。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对于每餐饮食量的合理控制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通常提倡吃到“七八分饱”,即进食量以感觉胃里还没有装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为衡量标准。
如果此时继续进食,还能再吃一些,但会感觉稍微有点撑,那就是已经达到了九分饱甚至十分饱,这种情况下往往就已经摄入过量了。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骨骼、肌肉以及各个器官系统的快速生长,所以饮食量相对要保证充足。
他们要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动植物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样才能维持肌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不过这类人群也不宜每餐都吃得过饱,一般建议吃到九成饱左右。
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显著降低,消化功能和身体活动量通常也有所减弱。
因此老年人每餐吃到六七分饱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这样既能保证身体所需营养的基本供应,又不会给肠胃等消化器官造成过重负担,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2、合理搭配食物种类。
饥饿的正面效果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能量和身体所需营养物质,那么合理搭配食物就成了最为重要的途径。
在每餐中,主食、蛋白质、蔬菜等食物的合理搭配不可或缺。
主食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应选择粗粮细粮合理搭配的方式,适当增加全谷全麦全豆类的食物摄入,做到求粗不求精。
蛋白质类食物可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奶类、蛋类、瘦肉、鱼类、豆类等,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搭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满足身体修复、生长以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
蔬菜则应保证每餐都有一定的摄入量,选择颜色丰富、种类多样的蔬菜,如绿叶蔬菜、橙黄色蔬菜、紫色蔬菜等。
健康长寿是许多人追寻的目标,从古至今,无论是尊贵的皇帝,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条件差异有多大,谁都想健康长寿。
饥饿可以让人多活20年,可以健康长寿的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也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法则,不可以盲目听信。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文献
一天一顿饭,就能多活20年?有科学家发现:饥饿时细胞会吃掉自己
2024-03-24 历史有些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028496378154629&wfr=spider&for=pc
饿一饿,多活20年?《自然》研究:夜晚时,细胞偷偷“吃掉自己”
2023-12-10 徐昊
饿一饿能多活20年?日本科学家发现:饥饿时,细胞会自己吃掉自己
2023-10-06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